从这扇砖雕青瓦顶的门头进去,仿佛一脚踏入上世纪的老上海,耳边响起了“栀子花、白兰花……”,“瞎刀牟……(磨)剪刀……”的弄堂叫卖声。
出于对石库门、对弄堂生活的怀念,杨阿姨在动迁后,还是把房子买进了石库门。
由于老房建造于上世纪20年代,近百年的历史让老房披上了一层独特的老上海魅力。
(闹中取静的石库门承载了杨阿姨这代人的回忆)
踩着“吱吱”作响的木楼梯,绕过两个休息平台后,我们便来到杨阿姨位于三楼的家中。
(阳光透过格子窗洒在仅能容下一人站立的休息平台上)
基于我们之前探访过不少老房子,因此明白杨阿姨的这套老房从格局上看并没有那么简单:
三楼(杨阿姨的家):进户、客厅、主卧、阳台
三楼半(需要出门从另一侧楼梯上去):厨房、卫生间
阁楼(再回到家中):大通间
用三维图表示就是下面这个情况:
(装修改造前杨阿姨家的楼层布局&内部格局)
由于通往厨卫的楼梯受到建筑本身的限制,我们是无法移动的,但是杨阿姨家中的楼梯倒是能调整个方向,让上下两个空间更加连贯。(想知道怎么调整?那就看下去)。
虽然是老房子,但是空间感和采光度并不差。设计师测量下来,这层的面积足有30㎡,也难怪上一任业主会把它隔为客厅和卧室。
而杨阿姨希望将两个空间打通,形成一间能宴请亲朋好友的超大客厅。
通往阁楼的楼梯与顶面正好有高低差,对于身高较高的熊叔叔来说,上下楼梯就会出现撞头情况。
阁楼是一间大通间,左右两扇窗能让空气形成对流,之后不管是休闲还是晾晒,都是极佳的。
在询问杨阿姨意见时,杨阿姨表示:阁楼要划分两个空间,一间卧室,一间卫生间。
改成卧室还好理解,为什么还要卫生间呢?
原来,老房的卫生间和厨房都在这栋楼的三楼半,而且需要出进户门,从另一侧楼梯上去。
这就意味着,如果杨阿姨和熊叔叔的卧室在阁楼,那么上洗手间需要先下楼梯、出家门、再上楼梯到三楼半,穿过厨房,才能到卫生间。
整个如厕动线复杂不说,对于年近70的老两口,上下楼梯也存在安全隐患。